行為奇特的中微子能解釋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嗎?
編輯:黃榮 信息來源: 西e網-新浪網發(fā)布時間:2018-10-31
然而,所謂“完全等量”的說法正是難題的癥結所在。在大爆炸之后的短暫時間里,宇宙充滿了能量。隨著宇宙的膨脹和冷卻,這些能量應該轉化為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亞原子粒子,后者應該是今天能觀察到的。然而,我們的宇宙基本上完全由物質構成,這怎么可能呢?
科學家通過計算宇宙中原子的數量,并與我們所見的能量進行比較,確定這種“完全等量”的說法并不完全正確。不知何故,在宇宙誕生后約萬億份之一秒時,自然法則向物質這邊稍微傾斜了一下。對于每3,000,000,000個反物質粒子,就有3,000,000,001個對應的物質粒子。30億個物質粒子和30億個反物質粒子結合并湮滅,釋放出能量,剩余的物質粒子組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宇宙。
在將近一個世紀前理解了這一謎題之后,物理學家便一直在研究物質和反物質,試圖在亞原子粒子中發(fā)現可以某些行為,來解釋為什么物質會多于反物質。他們確信物質和反物質的數量是相等的,但也觀察到一類被稱為夸克的亞原子粒子表現出略微偏向物質(而非反物質)的行為。對這一行為的測量十分微妙,涉及到一類被稱為K介子的粒子,它可以從物質轉變?yōu)榉次镔|,然后再轉變回來。但是,與反向過程相比,從物質轉變?yōu)榉次镔|的情況略有不同。這一現象——CP對稱被破壞——出乎科學界的意料,并且使發(fā)現該現象的物理學家獲得了198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然而,這一現象發(fā)生的程度還不足以解釋為什么物質在今天的宇宙中占主導地位。
幽靈般的中微子束
因此,科學家將注意力投向了中微子,觀察它們的行為是否能解釋多余的物質。中微子是亞原子世界中的幽靈,只通過弱核力相互作用,能夠在穿過物質的同時幾乎不與其發(fā)生相互作用。中微子可以通過放射性衰變和核反應等方式產生,而太陽內部時時刻刻都在發(fā)生著核反應。據計算,地球面向太陽區(qū)域每秒鐘在每平方厘米上都會穿過大約650億個來自太陽的中微子。如果你想讓自己免受一半太陽中微子的影響,就需要一塊厚度達5光年的固體鉛。中微子確實不怎么會與物質粒子相互作用。
在1998年至2001年間,一系列實驗——有的使用超級神岡探測器,有的使用加拿大安大略省薩德伯里中微子觀測站的探測器(SNO探測器)——證實,中微子還具有另一種令人驚奇的行為:它們能改變自己的“身份”。
物理學家知道中微子可以分為三種,即有三種“味”:電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電中微子總是伴隨著電子,而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非常像電子,但更重且不穩(wěn)定。這三種中微子可以互相轉化,科學家將這種轉化過程稱為“中微子振蕩”。
中微子振蕩是一種獨特的量子現象。想象一下,你買了一個香草冰淇淋,當你去拿了一把勺子回來后,發(fā)現冰淇淋變成了一半香草和一半巧克力的口味。中微子的轉化過程是從一個味變成不同味的混合,再變成完全不同的味,之后又轉變?yōu)樵瓉淼奈丁?/div>
反中微子振蕩
中微子是物質粒子,但反物質中微子即“反中微子”也是存在的。這又引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存在中微子振蕩,那么反中微子也會振蕩嗎?它們振蕩的方式與中微子相同嗎?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反中微子也會振蕩,但第二個問題目前還沒有答案。
讓我們更全面地考慮這個問題,不過是以簡化的方式:假設只有兩種中微子——μ中微子和電中微子;進一步假設有一束純粹的μ中微子。中微子以特定的速度振蕩,并且由于傳播速度接近光速,它們的振蕩會呈現為一個與距離有關的函數。因此,在某一距離上,一束純粹的μ中微子會看起來像是μ中微子和電中微子的混合,然后在另一距離上又變成純粹的電中微子,之后又重新轉變?yōu)榧兇獾?mu;中微子。反中微子的轉變過程也是如此。
然而,如果中微子和反中微子以略微不同的速率振蕩,那你就會發(fā)現,如果你與一束純μ中微子或μ反中微子產生位置的距離是固定的,那么在中微子的情況下,你會看到μ中微子和電中微子的混合;但是在反中微子的情況下,你看到的是另一種反物質μ中微子和電中微子的混合。實際的情況很復雜,因為存在三種中微子,而且它們的振蕩取決于粒子束的能量。
對中微子和反中微子不同振蕩頻率的觀測將是理解宇宙為什么由物質組成這一問題的重要一步。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因為其他新的現象也必須成立,但中微子和反中微子之間的差異對解釋宇宙中為何物質更多的問題是必要的。
在目前描述中微子相互作用的主流理論中,有一個變量對中微子和反中微子存在不同振蕩方式的可能性很敏感。如果該變量為0,則這兩類粒子以相同的速率振蕩;如果該變量不是0,則兩類粒子有不同的振蕩方式。
當T2K實驗測量這一變量時,研究人員發(fā)現它與中微子和反中微子具有相同振蕩方式的假說不一致。從技術上說,他們確定了這個變量的一系列可能值。該變量的真實值落在可能值范圍內的概率是95%,在范圍之外的概率則只有5%。因此,振蕩方式“無差別”的可能性只有不到5%。
簡單來說,目前的測量結果表明,中微子和反中微子有著不同的振蕩方式,盡管測量精度還無法達到做出確定結論的水平。事實上,批評者指出,應該以非常非常懷疑的態(tài)度來審視這種統(tǒng)計顯著性水平的測量結果。無論如何,這肯定是一個極具轟動效應的初步結果,整個科學界都非常樂于見到更加完善和精確的研究。
T2K實驗將繼續(xù)記錄其他數據,希望能進行更加精確的測量。不過,進行該實驗的科學家并不孤獨。在芝加哥郊外的費米實驗室,物理學家正在進行一項名為NOVA的類似實驗。通過向明尼蘇達州北部發(fā)射中微子和反中微子,他們希望擊敗T2K實驗。而且,展望未來,費米實驗室還在努力開展一項“旗艦”實驗,即“深地下中微子實驗”(DeepUndergroundNeutrinoExperiment,簡稱DUNE)。該實驗將具有更強大的能力來研究這一重要現象。
盡管T2K實驗的結果還不是決定性的,需要謹慎看待,但該實驗無疑令人興奮。面對宇宙中似乎極少有反物質這一宏大的問題,科學界將熱切期待更新進展的出現。
上一篇:武俠小說泰斗金庸逝世 享年94歲
下一篇:“郭襄”楊冪悼念金庸:一路走好襄兒拜別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