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編輯:王軍 信息來源: 人民網發(fā)布時間:2018-9-19
“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chuàng)造。”教育學家陶行知在《手腦相長歌》中,生動闡明了知行合一、手腦并用的教育理念。毛澤東說: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增強體質、強健體魄既是“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根本保證,也是個人心智發(fā)展、成長成才的必要前提。
從“足球要從娃娃抓起”的寄語到就青少年視力健康問題的指示,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青少年的健康掛在心頭;從“德智體美”到“德智體美勞”,一字之差,體現(xiàn)了我們黨對于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關切。在剛結束的全國教育大會上,“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成為與會代表聚焦的重點。大會站在為社會主義培養(yǎng)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強調體育鍛煉和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彰顯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奔跑、跳躍等項目,做飯、手工等技能,是人類生存發(fā)展的“基本功”,也是青少年在身體方面自我完善的“必修課”。當然,勞動本身也是健體的重要方式。所謂健康第一,不僅要磨煉體力、耐力、爆發(fā)力等體質指標,也要培育熱愛生活、陽光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體育與勞動,既是認識世界的工具,更是情感發(fā)育、道德養(yǎng)成、人格完善的載體,是立德成人的題中之義。通過一分一秒、一針一線,既體驗到過程的艱辛和成功的愉悅,更能練就堅持不懈的意志、團隊合作的品質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潛力,為科學文化課程的學習助力奠基。
近年來,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成為很多學校的“標配”,志愿服務成為中小學生自覺參與的活動,勞育及體育納入教師考核……鍛煉身體、培養(yǎng)技能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然而,智育至上、勞動體育靠邊站的現(xiàn)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學校不斷擠壓體育課時間,有的老師把勞技課變成“自留地”,有的任憑課間操、眼保健操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把體育與勞動作為懲罰手段……體育與勞動變成低人一頭的“副科”,這一現(xiàn)象令人深思。輕視體育、勞動,必然導致學生身體素質、生活技能下降。長此以往,小眼鏡、小胖墩、小笨手等現(xiàn)象將持續(xù)蔓延,不勞而獲、一夜暴富的心態(tài),鋪張浪費、懶惰安逸的習慣,空有知識、拙于實踐的傾向就會愈演愈烈,造成不可挽回的“成長病”。
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關鍵要夯實勞育與體育的基礎。首先,硬件設施要過硬,有場地、器械和老師,有安全保障、有評價機制,為課程質量與效果提供了保證;其次,教學方法要更新,從內蒙古開展“萬名少年上馬背”特色體育課,到廣東將劃龍舟引進課堂,從借助種植、烹飪習得營養(yǎng)知識,到利用出游活動增長生活技能,讓學生發(fā)現(xiàn)運動與勞動的樂趣,才能激發(fā)參與的積極性;最后,社會各方要攜手,誰也別缺席,如果體育、勞動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那么“健康第一”將停留于口號。老師指導、家長陪伴、社會支持,方能共同構筑起堅實的健康教育體系,讓體育與勞動化作終身不渝的習慣。
運動是生命之源,勞動是幸福之源。在不遠的未來,青少年將成長為社會的中堅、家庭的脊梁,“讀好書就能走遍天下”的邏輯不再適用,只有心靈又手巧、健腦又強身的健康中國人,才能擔起家庭的重任,塑造國家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