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男寡女免费观看电视剧战狼4,为了科长职位把妻子献给县委书记,适合一个人看流水的书,男生晚上睡不着想找点什么

    <video id="mzcvq"><mark id="mzcvq"><object id="mzcvq"></object></mark></video>

    1. <source id="mzcvq"><td id="mzcvq"></td></source>

      <b id="mzcvq"></b>
      <b id="mzcvq"><p id="mzcvq"></p></b>
      1. 1
        2
        位置:西E網首頁 > 社會新聞 > 災難“催生”脫貧之變——貴州部分受災村走訪見聞

        災難“催生”脫貧之變——貴州部分受災村走訪見聞

        編輯:黃榮      信息來源: 西e網-新華網發(fā)布時間:2018-7-12

          山洪、滑坡、寨火……山高谷深、人口密集的貴州自然災害多發(fā),加劇了貧困山區(qū)的脫貧壓力。記者近期走進貴州幾個曾經發(fā)生災害的貧困村,看到這里的干部、群眾以災后重建為契機,重建家園、脫貧攻堅,迎來美好新生活。

          廢墟變新家,安居樂業(yè)更有盼

          初夏時節(jié),來到畢節(jié)市大方縣理化鄉(xiāng)偏坡村村民楊倩的家,一家人正吃著豐盛的團圓飯,笑聲此起彼伏,如今楊倩已經懷孕五個多月,“育兒經”成了飯桌上的主要話題。

          兩年前,偏坡村金星組因持續(xù)暴雨發(fā)生山體滑坡,不少村民的房屋被毀,其中就包括楊倩家的老房子。她回憶:“當時正好不在家,趕回來時房子已經被壓塌了。沒辦法只能和丈夫一起外出打工,后來聽說家里分了新房,就毫不猶豫地回來了。”

          如今走進偏坡村,災難的痕跡早已不在,一棟棟灰頂白墻的二層小樓沿著路邊排成兩排,墻面上顯現(xiàn)出凹凸有致的紋理,道路兩旁的路燈下掛著一串串喜慶的紅燈籠。

          沿著寬闊的大道一路向前走,90多歲的項紹榮正在自家門前歇息,他家的新房是在受災原址附近重建起來的。“前年家里的草房子被石頭壓塌了,現(xiàn)在搬到這里生活可好多了。”他笑著說。

          距理化鄉(xiāng)20多公里的大方縣城奢香古鎮(zhèn)社區(qū),住著來自大方縣各鄉(xiāng)鎮(zhèn)的易地扶貧搬遷戶,陳丹一家人滑坡之后搬到了這里,現(xiàn)在她在縣城一家物業(yè)公司工作。“家里的家具家電一應俱全,在縣城里生活、購物比過去方便許多,這么好的條件,以前想都不敢想。”陳丹說。

          睡上“踏實覺”,防災工程有保障

          獨具特色的民居,整潔的院落和村道,還有小橋流水、綠樹紅花、田園風光……安順市平壩區(qū)樂平鎮(zhèn)塘約村,在遭遇兩次罕見洪澇災害后,正以嶄新面貌迎接未來。

          2014年6月3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打破了清晨的寂靜。村民邱明祥回憶:“當時發(fā)洪水時,一家人還在睡夢中。”洪水破門而入的巨響讓邱明祥和老伴一下子驚醒,“洪水從門縫沖進家里,沒過多久就把大門沖翻了,房子的一樓被洗刷得一干二凈。”

          災難讓塘約村的村民們痛定思痛,2015年開始進行河道治理,修建了排水溝,把塘約河的河道由10米拓寬到35米,“河道修寬了,徹底解決了水患,再大的雨也不怕。”邱明祥露出喜悅的笑容。

          距塘約村200多公里的黔西南州望謨縣,2011年6月曾遭遇特大洪災。洪災中受災最嚴重的新屯街道新屯村,村民羅路陽當年被泥石流沖了幾百米遠,“我拼命地游,總算扒到岸邊,上來的時候身上一件衣服都沒有了。”回憶起當時的場景,羅路陽仍心有余悸。

          幾年來,望謨縣對13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集中治理,對河道清淤保障安全。“以前雨季的時候哪敢安心睡覺,時刻都要警惕著。”羅路陽說,災后搬進了政府幫助修建的新房,“現(xiàn)在下雨天也能踏踏實實睡覺,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他說。

          摘掉“貧困帽”,重建脫貧兩不誤

          “新房空間變大了,更減小了火災隱患。”報京侗寨村民劉金保說,“以前靠種田、吃低保,現(xiàn)在開農家樂,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也算是‘因禍得福’。”

          報京侗寨位于黔東南州北部,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2014年1月,報京侗寨發(fā)生火災,致使全寨1000余間房屋不同程度燒毀。如今的報京侗寨早已換上了“新裝”,村民們陸續(xù)開始經營起農家樂和餐飲生意。

          村民周巖蓮家搬進新房后,和丈夫搞起了餐飲生意,她們家也成為災后第一批脫貧的農戶。“現(xiàn)在收入比較穩(wěn)定,還參加了村里組織的技能培訓班,學到了新本領,對未來生活更有信心。”周巖蓮說。

          走進黔東南州黎平縣九潮鎮(zhèn)民羅村旁的靈芝種植園,園內一派忙碌景象,正忙著管護靈芝的村民石開和說,兩年前,一場罕見洪澇災害曾讓這里滿目瘡痍。

          “洪災前就在這塊地旁種靈芝,結果被沖毀了,現(xiàn)在又重操舊業(yè)。”石開和說,災后恢復農田資源,使荒田成為農戶增收的“寶地”。

          覃遠芳是靈芝種植園的工人,洪災曾讓她家因災致貧。“去年搬進了新房,現(xiàn)在家里種了20畝水芋,老公也當上了護林員。”她說,接下來準備擴大水芋種植規(guī)模,爭取今年脫貧,摘掉“貧困帽”。

        信息產業(yè)部備案號 隴ICP備10200311號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01021|中國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自律公約 版權所有:中共白銀市委網信辦
        西e網運營維護:西e網IDC中心技術支持:西e網技術服務中心 白銀鴻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未經本站許可不得建立鏡像連接,相關權益受法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