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奮斗 我幸福】 村里有個北京來的“第一書記”
編輯:黃榮 信息來源: 西e網(wǎng)-中國甘肅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8-3-1
開欄的話: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新春團拜會上指出:“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新時代彰顯新主題,新使命呼喚新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甘肅發(fā)展正處于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當代隴原兒女,奮斗正逢其時。為了深入闡釋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論述的深刻內涵和現(xiàn)實意義,講述隴原兒女艱苦奮斗新故事,展示新時代奮斗者的新風貌新作為,大力弘揚艱苦奮斗、勇于奉獻的精神,凝聚全黨全社會的奮進力量,本報從今天起開設專欄,從各個側面反映我省各族干部群眾與時俱進抓住機遇,用艱辛奮斗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在不懈奮斗中體悟幸福真諦,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的生動場景。敬請關注。
他,和文縣有著不解之緣。
2001年,他被選派到文縣掛職鍛煉,一待就是兩年。2008年“5·12”地震,文縣受災嚴重,他第一時間趕赴文縣,同災區(qū)群眾共渡難關。2015年8月,他又主動請纓到文縣擔任“第一書記”,與文縣“再續(xù)前緣”。他說:“雖然我的家在北京,但心在文縣,我惦記著這里的鄉(xiāng)親們。”
他,就是文縣碧口鎮(zhèn)何家灣村的“第一書記”、中國記協(xié)秘書處調研員楊克。
(一)
2015年8月17日,56歲的楊克第一次來到何家灣村,他至今難忘當時的情景:村里沒條像樣的路,垃圾堆、柴堆、糞堆隨處可見,這讓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楊克在村里轉了一圈,看到路邊有曬太陽的村民,便向他們了解情況。話還沒說完,老人們連連擺手:“聽不懂,聽不懂,你去問別人吧。”婦女們也都說:“你是上面來的干部?我家可沒啥事!”
接著又走了幾戶,也都吃了“閉門羹”。這讓楊克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干群關系這么緊張,下一步工作怎么開展?
當晚,他拿出工作日志,寫道:“開展村民走訪需調查:家庭成員情況、年收入情況,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對村‘兩委’的意見建議。”
“一定要讓貧困群眾的收入提高、生活改善,不實現(xiàn)這個目標我就不回北京。”楊克立下誓言。
從此,田間地頭、村頭巷尾,都能見到他忙碌的身影。
進入三伏天,天氣越來越熱,在租住的平房里,楊克每晚都加班到很晚,研究村里的棘手問題,籌劃產(chǎn)業(yè)培育,撰寫扶貧方案……
(二)
過去的何家灣村是“遠近聞名”的軟弱渙散村:村級活動中心無人“光顧”,村支書的家就是班子成員的辦公室;村集體基本沒有經(jīng)濟收入,是典型的“空殼村”;村“兩委”班子成員常年在外打工,本職工作成了副業(yè)……
村委會的凝聚力和公信力降至“冰點”,楊克的到來,能改變這個爛攤子嗎?每個人都在心里打了個問號。
抓黨建、帶班子、促脫貧、搞服務———楊克早在心里打好了算盤。
“黨建就是人心,抓好黨建就是抓住了人心,要讓黨員轉變思想,起帶頭作用,上下齊心建設好何家灣。”楊克說。
為此,楊克走村入戶,在充分了解民情民意的同時,多次召開黨員大會和村“兩委”會議,主持完善了村級各項制度,確保村級規(guī)范化運行。2017年初,又順利完成了村“兩委”換屆和監(jiān)委、婦聯(lián)等配套組織建設,選準配強了村“兩委”班子。
同時,楊克通過與駐村幫扶單位多次協(xié)調溝通,明確了幫扶任務和工作重點,開展了矛盾糾紛排查、項目協(xié)調對接、富民產(chǎn)業(yè)發(fā)展、村級組織建設等工作,不斷增強村干部的工作主動性和自信心,強化了組織領導力量。
“在他的帶領下,我們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不斷提升,昔日的軟弱渙散村迎來了和諧穩(wěn)定的新局面,鄉(xiāng)親們致富奔小康的勁頭可足了。”村文書何滿斌說。
(三)
班子配強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攻堅戰(zhàn)在何家灣村打響。
通村路硬化開始了,但施工到了村民何進軍的家門口,卻怎么也進行不下去了。
“這塊地下有我家祖墳,你要修就得給我賠償!”何進軍氣沖沖地說,“不管怎么樣,要給我一個說法!”
為了盡快解決問題,楊克走訪了周圍幾戶人家,大家紛紛表示,幾十年來,從未看見那條路邊有墳墓,也沒見過何家人在那里祭奠。
“修路是造福咱百姓的事,您再仔細想想,那里究竟有沒有祖墳?如果搞錯了,那可是壞了全村人的好事。”楊克耐心地勸說何進軍。
后來,何進軍終于轉變了態(tài)度:“楊書記,你們修路吧,我不能拖全村發(fā)展的后腿!”
矛盾得到化解,群眾的干勁更足了。在楊克的帶領下,何家灣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實施硬化工程,通村道路18.6公里,村內道路6.5公里;
——在村莊主干道路兩邊種植格?;?,打造風情線;
——實施危舊房改造229戶,完成8個村民小組人畜安全飲水工程。
環(huán)境好了,民心暢了。楊克又開始謀劃起了脫貧產(chǎn)業(yè)。
通過征求村民意見,并經(jīng)村“兩委”班子研究討論,2016年村里確定了扶貧產(chǎn)業(yè)項目——發(fā)展白芨、豬苓等中藥材產(chǎn)業(yè),目前已種植600余畝。
“2017年,村里又新增了天藍星、元胡等中藥材的種植,群眾增收的步伐明顯加快,人均純收入達到4500元。”楊克告訴記者,除了種植中藥材,他對村里的產(chǎn)業(yè)還有更長遠的規(guī)劃,下一步,何家灣村將依托在白龍江邊的優(yōu)勢,搶抓鄉(xiāng)村振興機遇,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土雞養(yǎng)殖等產(chǎn)業(yè),更好地助推全村脫貧致富。
原文鏈接 :http://gansu.gscn.com.cn/system/2018/03/01/0119143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