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巴望能游過最深的大海,去到你身邊
編輯:沈文功 信息來源: 西e網(wǎng)-鳳凰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6-5-6
寂靜濃黑的秋夜,黑色懸崖向遼闊的愛爾蘭海探出去,燈塔似乎就在愛爾蘭海的上方。站在燈塔的狹窄平臺上,看不清楚夜色中的愛爾蘭海的樣子,但能感受到天地之間有一團又大又靜的大水,它森然的氣息,呼吸般的浮動。燈塔緩緩轉(zhuǎn)動,它扇形的白光如刀片劃開黑紙一樣切開夜色。這時就能看到大海細小的波光在水面上一劃而過,看到自己俯瞰大海的角度,好像是一只夜鳥。它滿身風(fēng)塵,羽毛濡濕,心下驚異。
這夜色深深籠罩之處,就是古代羅馬人心目中的世界盡頭,就是歐洲人心中的天涯海角。傳說中的刀光劍影里,古代凱爾特人被驅(qū)趕出繁花似錦的大陸,退向黑色巖石的大海盡頭,那些地方大多是潮濕危險的沼澤地,以及荒原,大西洋風(fēng)口終日難停的狂風(fēng)吹彎了岸邊所有的樹,它們即使活著,也要用那種長嘯般傾斜的姿勢才能站住——那里是蘇格蘭、威爾士、愛爾蘭島,以及法國邊緣幾處最荒涼的海岸。命運是這樣歹惡,即使落荒而逃,這些擁有共同語言的凱爾特人,還是被大海隔離開來了,幾百年后,他們的血統(tǒng)也散落在其他民族的肉身中。
清晨漸漸到來,在燈塔里原本感覺不到黎明,只是燈塔的白色強光漸漸失去刀切般的力量,它褪色了。窗外的草坡上,傳來低低的說話聲,那是出海的漁夫們,不是戴紅帽子的小矮人。站在窗前眺望,我知道自己已經(jīng)在一個迷人的舊世界里。
但他們最終在這終日陰晴難定的海角天涯活了下來,直到千百年后,全世界突然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他們在陡峭或者平緩的海岸邊載歌載舞。這些人或多或少保留著一些體貌特征,比如臉上和脖子上深而寬大的皺紋、赤金色的頭發(fā)隨著氣候變深或者變淡,以及張嘴就能悠揚歌唱的秉性。錫哨與風(fēng)笛一響,豎琴上滾動出一串古詩般悅耳的聲音,或者短笛輕揚,古老的凱爾特曲調(diào)便如泉水般四處流淌。他們中的年輕父母蹲下身子,雙手托在剛剛學(xué)步的小嬰兒軟乎乎的胸腹上,就著凱爾特節(jié)奏,與自己的孩子一起跳起舞來。他們中的詩人寫出古老山水之間令人難忘的清朗詩意,他們風(fēng)格黝黯溫暖的酒館在全世界的大街小巷開張,成為從東京到哥斯達黎加的遼闊大地上,年輕人追逐的時尚之地。他們的蘇打黑面包,每天在從紐約到上海的各種餐館里按照愛爾蘭的配方被烘焙出來,暖烘烘的香氣融匯在紐約街頭的茴香花生米和上海街頭的油炸臭豆腐氣味里。
這些了不起的凱爾特遺傳。
至于我,我不是從詩歌,而是從音樂和作家札記中開始向往愛爾蘭的。后來,經(jīng)由那些偉大的小說和戲劇欽佩愛爾蘭。它符合我喜愛邊緣者的本性,但我從未想象過自己因此一次次飛十幾個小時,然后帶著仍因為飛行氣壓而嗡嗡作響的雙耳,降落在這慘綠之島。
從未想象過在一個深夜獨自站在愛爾蘭海的懸崖邊上,背后是我今夜的家——1906年建造在黑崖上的燈塔。如今燈塔已經(jīng)由機器控制,守塔人石屋改造成三間臥室的小酒店。廚房桌上放著蘇打面包和熏肉以及血腸,還有我燒好的熱茶。時差強烈,此時正是上海的早晨,我的身體醒在愛爾蘭的深夜里。我其實從少年時代就喜歡夜游,帶著眾人皆睡我獨醒的歡喜面對夜色,何況如今我面對的是這樣一汪古老的、偶爾發(fā)出喘息聲的大海,這情形真比夢境更像一個夢,凌晨的,有感官一起參加的,半醒時分的夢。那樣的夢境有味覺,皮膚上有冷風(fēng)或者陽光經(jīng)過的感受,但都混沌。
沿著隱現(xiàn)在黑色中那嵌了一道細細浪邊的海岸望過去,不遠處小鎮(zhèn)的燈光好像萬花筒中黑暗盡頭的碎玻璃那樣細小而明亮,那就是卡里克弗格斯。那些閃爍燈光下曾誕生一首古老的愛爾蘭小調(diào),因為在肯尼迪總統(tǒng)的葬禮上被人演唱而傳遍了世界。站在冰涼的燈塔高臺上我能想象得到在那幽暗溫暖的愛爾蘭酒館里,一個男人抱著吉他高歌,伴奏的有一只短笛,一面鼓,一把小提琴,有時是錫哨:
我巴望自己能去卡里克弗格斯,只為那些駐留在巴利格蘭特的晚上。我巴望自己能游過最深的大海,去到你身邊。
這愛爾蘭小調(diào)既蒼涼又溫暖,有種潺潺從心中流出的曲調(diào)特有的悠揚,輕易就能將人迷住。他唱道,自己周圍的人們,朋友、親人都漸漸逝去,“就像融化的雪”。年齡漸長,如今我對“融化的雪”中蘊含著的哀傷與順從已有了切膚的體會。
然后,燈光掠過樓上浴室里鑄鐵的笨重浴缸,墻上出現(xiàn)了細細龜裂的瓷磚,洗臉盆上正滴下一滴水珠的鑄鐵龍頭,還有龍頭上方因為反射著燈光而剎那變成一塊雪亮薄板的鏡子。那里似乎常常倒映出一些黑色的影子,曾在這里生活過多年的歲月和靈魂在那里輕煙繚繞。然后在鏡子里看見了自己。是的,此刻我站在鏡子前,所以也在鏡子里看到了自己,自己臉上交替著時差帶來的疲憊與心靈安穩(wěn)的喜氣——我千里迢迢而來,是想在別人的根里安頓自己。
聽說這支歌曲的曲調(diào)已經(jīng)超過百年,但愛爾蘭人始終不能忘懷這樣的曲調(diào),所以每過幾十年,就會有人為它重新填詞,翻唱,于是古老的曲調(diào)穿越歲月幡然新生:咳,我巴望自己能去卡里克弗格斯,我巴望自己能游過最深的大海,去到你身邊。但大海太深,我又實在不能飛。如歌中所唱,我開始巴望自己能游過最深的大海,去到愛爾蘭的身邊。
我來此地一次又一次,因為我如今能飛。我雙耳在第一夜總是嗡嗡作響著,好像仍舊在穿越一個個時區(qū),向后倒退七小時的時間,向后倒退許多年,降落在古老海島上。一次又一次,好像回家。在這里總能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奇跡,即使是血統(tǒng)上的凱爾特人已不復(fù)存在,但古老的曲調(diào)仍悠揚地歌詠著人們內(nèi)心的感情。古老而新鮮,在現(xiàn)代生活中是種功力強大的維生素,在世界各個角落,每當我走進一家愛爾蘭酒館,傍晚時分聽到有人唱愛爾蘭小調(diào),都忍不住羨慕愛爾蘭強大的遺傳能力。
我們中國人也是古老的民族啊,我們也有悠遠的歷史與文化啊,我們也經(jīng)歷了許多次殺伐與離散啊,但是憤怒的中國人,花了一百年時間,兩代知識分子的理想,拼盡全力斬斷了自己與傳統(tǒng)的根,因為不相信傳統(tǒng)能護衛(wèi)我們的新生,只知道它會吃人;不相信在凱爾特人身上發(fā)生的一切也能發(fā)生在我們身上,不相信我們也能讓自己古老的曲調(diào)成為世界音樂的一種流行符號;不相信我們也能在被殖民七百年以后,甚至在已經(jīng)失去自己的語言后,還能借由凱爾特文化身份的認同確立民族身份,凝聚人心,獲得獨立;我們不相信自己也能將傳統(tǒng)當成信仰一般篤信,這種篤信終有一天能使自己與傳統(tǒng)一起獲得全世界的尊敬與喜愛。歸根到底我們不信自己能有這樣的好運氣。
結(jié)果我們真的沒有。
結(jié)果我們現(xiàn)在只能空運愛爾蘭蘇打面包到中國的大城市來賣,而且賣得很貴,因為它是一種舶來品。
燙的茶水溫暖了我的雙手和整個肚子,在蘇打面包上涂上厚厚的黃油,再涂上厚厚一層新鮮做好的李子果醬,要細細嚼,才能吃出面粉和黃油相融時的香味。燈塔底樓的廚房里有種令我安頓如家的奇怪感受,這地方是我第一次住下,一桌一凳一燈一碟,真是處處如家。這里的暗夜正是上海的上午,坐在廚房桌前喝茶吃面包,與我身體內(nèi)部依舊按照東方時間的生物鐘真是再熨帖不過。
愛爾蘭海在寒冷的深夜里散發(fā)出一股暖意,好像一股很薄的霧氣,令人想起在風(fēng)里輕輕飄蕩的輕盈絲綢。昨天一定是個好天氣,所以海水里還儲存著陽光的暖意。燈塔的白光一遍遍在寧靜的黑色里切出稍縱即逝的扇面。海岸上狂風(fēng)呼嘯,大海卻溫柔地沉默著,鋪陳著一萬片細碎雪亮的月光。
卡里克弗格斯旁邊的諾曼城堡隱藏在深深夜色中,巴利格蘭特也隱藏在深深夜色中。諾曼城堡門口有燒死女巫的碎石地。在巴利格蘭特后面,是北愛爾蘭優(yōu)美的峽谷,那里是凱爾特神話發(fā)源之地。峽谷的深夜里小矮人們在廢棄的城堡和修道院里搬運各種財寶,巫婆們騎著掃帚獵獵有聲地飛躍森林和村莊,鬼魂從雪中的沼澤地冉冉升起,貼著在月光下閃爍微光的燈芯草躑躅。人們在燈下寫著詩歌、小說,在劇院里演出無窮無盡的等待,人們在酒館和客廳里滔滔不絕,因此誕生出喬伊斯和王爾德這樣的作家。世界的秩序似乎還完美存在著。
萬籟俱靜,我的心像一只睡著的鳥,安靜地匍匐在身體左邊散發(fā)著暖意。古老的闊條子木地板在我腳下吱吱呀呀作響,木門那里濃黑一團,在小矮人故事里,那里常常躲著家神,或者戴紅帽子的小矮人,那紅帽子是人血染紅的。
本文摘自《令人著迷的島嶼》,陳丹燕著,浙江文藝出版社,2016.1
上一篇:
下一篇:她的“父女情書”,撫慰了我們的記憶